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车找人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陈友谅棋盘娶淑女

    桥张村农商委     2017-08-28 16:22:37     浏览:1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桥张村农商委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【古今人物】

    陈友谅棋盘娶淑女

    文/安频 谢金城


    相传,陈友谅在朱河石板街受到颜君昌、朱淑贞夫妻盛情款待后,乘坐舰船直奔他早年组建的水军基地——棋盘接驾嘴水寨。


    当地一位身材高大、相貌堂堂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李小湖得到消息,立即组织当地百姓和义军将士在水寨码头恭候。


    当李小湖见到陈友谅的舰船扬帆驶来,激动万分,高声呐喊:“准—备—接—驾!”留守义军将士及百姓闻声振臂高呼:“恭迎汉王驾到!”,顿时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。


    陈友谅见到水陆两地到处都是欢迎的群众和义军,忙挥动双手,笑呵呵走过去。李小湖紧随身后,恭敬地说道:“请汉王上主舰,欣赏监利民间吹打乐‘汉王造舰歌。”


    陈友谅登上主舰三楼,只见船板平滑如镜,光可鉴人,主座椅上,雕龙描凤,虎踞龙盘。


    他刚落座,忽闻一阵仙乐从船舷左侧响起,清脆悠扬,悦耳婉转。


    虽然这种吹打乐只由简单的五个音符组编成曲谱,可演奏时却用监利水乡的十种独特乐器合奏:唢呐、大鼓、小鼓、扁豉、钹、大锣、小锣、马锣、镔锣、碰铃,监利古称“十样锦”。


    乐曲声中,屏风开处,如行云流水般走出十多个貌美如花的黄衣少女,众星捧月般围着一个国色天香的红衣女郎翩翩起舞。


    一曲《工尺谱》过门奏完,红衣女亮开阳雀般的金嗓领唱:


    汉王造舰江海行,三千木匠忙纷纷。

    造起舰船高万丈,造出舰尾指青天。

    七十八个划舰手,手把花桡划两边。

    一敲锣、二擂鼓,杀敌战舰浪涌天。


    乐声似仙乐飘飘,歌声如天簌萦绕,舞姿象行云流水。陈友谅精神陡增,疲累顿消。他悄悄地问陪在身边的李小湖:“这红衣女子是哪家女儿?叫什么?”


    李小湖回道:“禀汉王,她是我幺妹,叫李双湖,尚未婚配,还望汉王帮助小妹玉成佳配。”


    陈友谅心中暗喜,连声道:“好说,好说。”


    一曲刚了,李小湖高声喊道:“奏迎宾吹打乐。”


    这“迎宾吹打乐”是监利最高规格欢迎贵宾的一种礼乐曲牌,在“十样锦”乐器上还要配上笛、箫、木磬、京胡、二胡、板胡等各种民间乐器。演奏音律更加悠扬悦耳,旋律更加粗犷奔放,让听者如痴如醉,飘飘欲仙。


    这时,十多位黄衣女骤然双手舞动各色花绸,满地飞速旋转,似一丛丛色泽鲜艳的花朵。李双湖双手舞动一对五彩斑斓的蝴蝶翅膀,在这“花丛”翩翩起舞。她一边优雅地舞蹈,一双灼灼有神的鹞子眼在陈友谅全身上下扫描,不禁心旌荡漾。呀!好一个英俊潇洒、玉树临风的美君王,尽管年过四十,脸上还刻着一道道战争硝烟的沧桑,但更显一个伟男儿的英雄本色。自己已是双十年华,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,哥哥手下那么多文官武将、能工巧匠,她一个也看不上眼,心中总是惦念着那个汉王。想不到今日一见,却是越看越喜欢,只怕是‘西施眼里出情郎’吧。但愿今日苦练数载的‘迎宾舞’能够打动汉王,不枉自己一番苦心。想到此,李双湖的舞蹈节奏骤然加快,音乐的旋律随着她的舞步在变换。一会儿是唢呐主奏的《大开门》、《小开门》;一会儿是锣鼓点子主奏的《走捶》、《三抢》、《画眉叫》;一会儿又是笛、箫、琴合奏的《三击玉馨》、《三鸣金钿》、《管弦细调》。


    随着音乐的变换,李双湖所唱歌词也变了。先是《周南*关睢》中的“琴瑟友之,钟鼓乐之”;接着是《小雅•鹿鸣》中的“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”。音乐的抑扬顿挫,舞姿的快慢缓急,歌声的婉转悠扬,把整个军营的氛围调到了热烈兴奋的状态。


    李双湖知道接下来的《鱼戏水》和《水戏鱼》才是这次盛大宴会演出的高潮戏,她在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她决定借机让自己得偿所愿。《鱼戏水》和《水戏鱼》是监利水乡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婚姻习俗,和彩球招亲或擂台比武招亲的形式大同小异,也就是由这次宴会的女主角在众多的宾客中点中一名意中人,那位贵宾有幸得到女主角的青睐,当场就披红戴花,成为女主角的新姑爷。监南这个表演更加别开生面,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女方手中,可以准确无误地把绣球抛给意中人。因此,有钱人家为了给女儿一个较大空间的选择,常常摆出一个八十桌席位的宴会。特别殷实富有的人家,有的还摆出一百六十桌席位,称“双八台”,即新选中的姑爷将来要做“八台”的意思。而坐上席的贵宾,不论职位高低、年龄大小,只要备上一份贺礼,即可进入贵宾席。


    今天,李小湖借接驾的名义安排了这样一个宴会,私心里也是希望妹妹李双湖能得如意郎君。这次的宴席竟开出有史以来的八八六百四十桌,排场“空前绝后的。现在,无论是坐在贵宾席上的佳宾,还是坐在散席上的各地前来观礼的群众及义军将士们,人人都在翘首以盼,看看这位国色天香的美人,到底选中那位将军或王侯做夫婿。


    此时,所有的乐器手一起卖力地开始演奏。李双湖拖着长裙,双手舞着水袖,沿贵宾席绕场一周,然后双手一抖,将手中的大红花抛向她的意中人。这一刹那,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,眼睛一眨不眨地追随着李双湖手中的绣球。只见一朵硕大的红绸花准确无误地套在汉王陈友谅的脖子上。


    刹那间,整个军营内外欢声雷动。“恭喜汉王,贺喜汉王!”陈友谅激动万分,立即双手抓牢红绸花,起身离开座椅,含情脉脉地搂住了李双湖的细腰。两人手牵着手,象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,共舞在百花丛中。音乐这时也变得欢快高亢起来。


    在一曲“鸠唱河洲迎淑女,鹿鸣平野宴嘉宾”的歌声中,陈友谅抚着李双湖的双肩唱道:“你与我,虽有情,总不能,长相厮守在一起。叹眼前,鞑虏未驱除,国破未曾圆。生命随时都可灭,你可愿意紧相随?”


    李双湖深情地接唱道:“妾许君,意志坚。天南海北从君行,刀山火海同君闯,纵断头,心甘愿。”


    陈友谅听完,再也忍不住心中澎湃的激情,双手抱起李双湖向洞房走去。


    当地百姓就把这次接驾汉王陈友谅的全过程,编成了一段佳话来传颂,题目叫《一代汉王陈友谅,抱得佳人双湖归》。同时,还把“鲫过咀”这个地名改为“接驾咀”,流传至今。


    桥市文人侯文光曾写《接驾咀》一诗,称赞此事:


    汉王转战到洪湖,百姓闻风夹道呼。

    斩棘披荆争地利,图成立业定都区。

    为民请命情堪颂,除暴锄奸志足书。

    一咀居然称“接驾”,顾名思义信非虚。


    桥市乡文人刘合明也写诗赞道:


    义旗一举出洪湖,迎驾小民拍手呼。

    鹿逐中原先汉上,龙争赣水定明区。

    英雄不以成败论,功迹长留史笔书。

    千载犹然传说在,地名纪事信非虚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